欧阳艺宁
摘要:海南坡鹿Cervus eldii hainanus,别名眉杈鹿、眉角鹿、泽鹿,为坡鹿的四个亚种之一,仅存于我国海南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9年至2023年,本研究利用GPS项圈技术,在大田保护区内对海南坡鹿的栖息地选择展开研究。本研究为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7头海南坡鹿佩戴GPS项圈,通过对2019-2023年五年内记录点位所处栖息地进行分析探究海南坡鹿栖息地选择倾向。通过GPS项圈收集记录的坡鹿点位、时间等数据,利用ArcGIS统计各个点位的植被类型、距离水源、道路的距离,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资源选择函数,分析在年度、季节、昼夜三个时间尺度下海南坡鹿栖息地选择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海南坡鹿总体上更倾向于选择灌丛和草地这两类生境,对季雨林、芒果林和人工林表现出明显的规避行为,尤其是对芒果林的规避最为显著,对靠近水源的栖息地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对靠近道路的栖息地亦有一定偏好。在最优模型中,灌丛、草地与海南坡鹿栖息地选择呈现正相关,倾向于选择;季雨林、芒果林、人工林呈现负相关,倾向于规避;水源距离为线性负相关,倾向于靠近;道路距离最优距离为97.04米,表现为具有一定偏好。这表明大田保护区内的海南坡鹿对栖息地的选择更加偏向空旷适宜跑动、食物充足,对水源有依赖性,且已经对保护区道路的人为干扰产生了适应性。(2)海南坡鹿在不同年度间的栖息地选择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降水量、台风灾害和保护区管理措施。本实验选择总体数据中具有完整全年数据的2020、2021、2022年进行分组,研究三年间海南坡鹿栖息地选择的差异。结果表明,降水差异是年度间影响坡鹿栖息地选择最大的因素,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海南坡鹿对五种植被类型、靠近道路栖息地的偏好逐年增强。同时台风灾害的频发对海南坡鹿的生境选择也有显著影响,在台风灾害频发的2021年,海南坡鹿对季雨林、草地、芒果林、人工林四种生境的依赖有所下降,对道路的规避性上升,对靠近水源栖息地的偏好有所提升。此外,保护区在2022年加强了保护工作和宣传科研工作,增多的人为干扰迫使海南坡鹿选择远离道路的栖息地,而更加安全的环境又增加了海南坡鹿对林地的选择。
(3)季节之间降水量的变化对海南坡鹿的栖息地选择有显著影响,在雨季倾向选择人为干扰较强的区域,在旱季则倾向于食物和水丰富的灌丛和水源。大田保护区的旱季为每年11月至次年6月,雨季为每年7月至10月。在雨季,由于降水丰沛导致植被过度生长,影响了海南坡鹿的运动,迫使其选择远离五类植被类型生境,靠近人为干扰较强的区域和植被稀少的道路附近以避开活跃的天敌,如缅甸蟒。丰沛的降水也使得海南坡鹿对水源的依赖下降,可以更多地选择远离水源且相对安全的栖息地。旱季时,灌丛因食物丰富而成为首选生境,而稀少的降水也增加了海南坡鹿对水源的依赖。
(4)海南坡鹿在黑夜仅对草地、芒果林的选择性更强,其余生境均为白昼选择性更强,对水源的依赖也是白昼更强,且无论昼夜旱季的依赖性均大于雨季,道路选择性差异则不大。无论昼夜,海南坡鹿都偏好灌丛和草地,而规避季雨林、芒果林和人工林,对道路、水源均存在依赖,但它们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对栖息地同样存在明确的偏好,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其日间活动节律、食物需求和对天敌躲避策略有关。夜间,海南坡鹿倾向于选择避开天敌的安全地带休息,因此对草地和芒果林的偏好增加,尤其在天敌活跃度较高的雨季更为明显。白昼时由于运动、取食和交配需求,旱季对所有生境类型的选择显著高于雨季。此外,白昼对水源的依赖性增加,而夜间减少。雨季白昼,海南坡鹿更倾向于选择远离道路的栖息地,这与旱季相反,这可能因为雨季茂密植被,坡鹿需要通过道路导航来在保护区内移动。这些适应性行为反映了海南坡鹿对环境的精细调整,以最大化生存和繁衍机会。